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一、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列入“第一议题”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推动全局紧密结合知识产权工作实际,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普法等工作。2024年1月24日,党组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11月29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召开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部署要求。
(二)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主要负责同志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推进法治建设摆在事关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认真开展年度述法述职。审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规章制定程序规定》等3部部门规章。通过召开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改调研座谈会、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专题报告会等形式,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法治工作在全局深入落实。
(三)一体推进知识产权纲要和规划实施。系统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持续提升知识产权领域法治化水平。加强《纲要》和《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评估,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监测评估结果。
二、推进科学立法,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完成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2024年1月20日起,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正式施行,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修改:一是完善专利申请制度,便利专利申请人和创新主体。二是完善专利审查制度,提高专利审查质量。三是加强专利保护力度,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四是加强专利公共服务,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五是与国际条约相协调,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二)积极推进商标法修改进程。为解决商标领域存在的恶意抢注、不正当行使权利、“重注册轻使用”等问题,进一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商标授权确权程序,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加快推进商标法修改。修订草案送审稿已呈报国务院,并全力配合推进修改进程。加强立法调研,商标法修改调研报告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三)推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修改工作。为解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实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围绕条例修改开展立法后评估和修改调研论证工作,向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省级知识产权局定向征求意见,形成修改草案,并已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续将按照立法程序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四)推进地理标志立法研究工作。2024年2月1日起,施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优化地理标志产品审查认定程序,强化对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人和使用人管理。同时,加大地理标志专门立法研究力度,进一步促进制度规则完善。
三、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体系
(一)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2024年,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结案准确率提升至95.2%。全年注册商标478.1万件,同比增长9.1%。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异议评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进一步压缩。
(二)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深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建设,发布实施《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和调解办法》等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9700余件。评选发布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建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例库。加强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工作,严格依法依规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等专利纠纷案件开展行政调解。
(三)做好行政复议及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修改《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规程》。2024年,受理专利和商标行政复议案件2443件,审结2256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和解作为复议办案的一项重要方式,2024年,专利行政复议案件约49%达成和解,商标行政复议案件约34%达成和解,同比2023年均提高超10个百分点。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对3份部门规章、4份规范性文件、4份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对11份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四、健全行政权力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高质量办理全国两会建议提案。承办222件建议提案,其中主办70件,牵头办理1项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涉及11件具体建议)、7件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实现按时办结率、沟通联络率、答复满意率三个100%。积极研究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牵头办理建议提案所提问题或意见中,已解决或采纳58件,占比82.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推动出台政策措施53项。
(二)抓好重点工作督查督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2项落实成果,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并督促抓好落实。围绕国务院2024年重点工作3项任务分工,研究提出8条具体实施举措,加强督办,取得扎实成效。
(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全年举办新闻发布会11场,发布政策解读21条,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692条,主要涉及规章、规范性文件、公报公告、工作通知、政策解读、预决算、统计数据等。全年共接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50件,办结(含结转)553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专利审查、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审批、行政事务等。
五、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助力企业“走出去”
(一)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磋商。推动《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成功缔结,助力知识产权国际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框架下相关知识产权议题磋商讨论。
(二)加大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力度。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入选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十大典型案例。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美欧日韩、中欧、中非等知识产权机制性合作平台,以及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和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涉外知识产权培训班、派遣培训讲师,积极对外宣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
(三)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优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理事会成员结构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海外分中心和产业分中心布局。
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化、服务型政府
(一)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合6部委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共65条改革举措。有序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细落实,高标准完成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知识产权相关6方面改革任务。
(二)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印发《关于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遴选发布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持续丰富优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产品,加大数据资源供给。
(三)加大政策指引力度。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等5部专利和商标系列指引,形成人工智能领域的审查业务指导意见。编撰和出版《专利申请指引》,帮助专利申请人更有针对性地提交专利申请及办理相关业务。
七、加大普法力度,加强法治人才培养
(一)倡导创新文化,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普法宣传体系。面向社会公众,首次开展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宣传月”普法活动,共计11门课,观看人数近万人次。首次以英文介绍中国专利法律制度及最新进展。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部署,开展“法治保障促创新,专利普法全国行”宣讲活动,首次实现知识产权普法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全覆盖。
(二)加大知识产权专业培训力度,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印发《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人才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统筹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培训74期,培训1.4万余人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24年底,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已形成远程教学平台总站、27个远程教学子平台及260个分站的远程培训网络,开发课程900余门,免费开放课程540余门。
(三)加大法律人才及公职律师培养力度,切实保障法治建设。面向各省及副省级城市,举办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能力提升班。面向局内法律人才,举办6期“法治大讲堂”活动。完成局173名公职律师年度考核和171名新申请公职律师报司法部审批工作。联合司法部举办涉外知识产权律师能力提升培训。
八、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重点领域以及新兴领域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诉求更加多元化,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国际环境变化对涉外法治提出了更严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涉外法治。
202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法治化水平,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涉外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